500元4个小时初中生_可以约人的二维码_100块约3小时上门

本部初中校区初二学生勇夺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奖

来源:孙娜 发布时间:2025-04-09

3月30日,在第44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中,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本部初中校区初二4班李易泽同学,凭借“昆虫病原线虫非典型共生菌的分离与鉴定实验”研究成果斩获金奖。此项成果成为朝阳区初高中学段7个金奖项目之一,也为学校增添了一项重要荣誉。 

李易泽同学的科学探究之路始于初一时参加的一次科学开放日活动。那次他在生物学科孙娜老师的带领下,和其他三位同学一起,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科学研究所参加开放日活动。李易泽对生物的研究特别感兴趣,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,但是回来后没有继续探究。而同行的另一位同学积极行动,在孙娜老师的辅导下进行深入且系统的研究并撰写论文,在第43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。同学的获奖让李易泽认识到,提出问题虽然重要,但是持续研究更重要。于是他痛下决心,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有实力来完成一项生物学术研究。少年科学梦的种子就此埋下。 

李易泽同学积极向老师们学习,开始追逐自己的少年科学梦。在研学课上,蔡二丽老师细心指导他文献阅读和数据处理的方法;班主任朱丽颖老师带领学生到中国科学院开展研学活动,指导他用数学建模思想解决数据问题。这些都为他的科学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。 

在孙娜老师的指导下,他开始大量阅读文献,从问题提出到最终锁定三个研究课题:“福寿螺”“红外光谱法测口罩”“昆虫病原线虫”的研究。同时,他借助身边资源帮助解决问题,走进大学实验室做研究,让自己的研究数据坚实可靠,保障研究成果更加科学严谨。少年科学梦的种子即将萌发。 

李易泽同学充分利用寒暑假期开展实验研究。他发现刷实验找方法就是一种创新,在优化实验方法的过程中找到了成就感;他发现严谨有序的实验逐步证明自己的思考和假设,在不断更新实验数据的过程中找到了自信心;他发现完善的实验记录充满科学之美,在追逐科学梦的道路上找到了原动力。就这样从初一坚持到初二,他用一年多的时间高质量完成了三个课题的实验报告:“福寿螺的防治现状调研和诱捕装置设计”“红外光谱法在一次性防护口罩成分分析与对比鉴别中的应用”“昆虫病原线虫非典型共生菌的分离与鉴定实验”。少年科学梦已经开花。 

本学期开学初,在孙娜老师的指导下,李易泽从创新性、推广性、科学性等方面分析三个课题研究成果,最终选择“昆虫病原线虫非典型共生菌的分离与鉴定实验”作为参赛作品。 

进入决赛后,孙老师指导他在每一个环节精细打磨,例如项目展板的设计,从背景选择、构图搭配、方法设计、实验数据的选取方面反复修改20多次;模拟决赛答辩的问题预设及应答策略,对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提问进行精准的模拟回答,让自己的实验痕迹历历在目,让自己的答辩胸有成竹。正因此,在决赛答辩过程中,他有条不紊地与评审专家交流,赢得专家高度肯定,成功斩获第44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奖。少年科学梦结出硕果。

创新闪耀少年志,金奖铸就科学梦。李易泽同学抓住课题研究的契机,全方位提升了自己的科学素养。科技创新大赛金奖的获得是他追逐梦想勇于实践的成果,也是学校创新科技教育培养模式的成效体现。多年来,本部初中不断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,有一支成熟的科技指导教师队伍,引领孩子们积极投入到科学实践研究中,助力经纶学子的健康成长和科学发展。

 

 

决赛金奖颁奖现场